(作者 王昕彦)在记忆的深处,有一把蒲扇,它轻轻地摇曳着,摇出了一个又一个温暖的夏日,摇出了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。
小时候,我常常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。老人家们总是说要勤俭持家,即使家中有风扇,通常也是不开的。夏天的风似乎总是夹杂着温热的气息,头发常常被汗液浸湿,黏腻地贴在我的脸上。
村里的夜晚多半是属于星空的,家家户户搬出几个板凳坐在院子里,一家人就这么静静地坐着看星星。记忆中的星星虽然模糊,却格外明亮,与现在不同,那时候的星星常常是遍布整个夜幕的。我坐在椅子上,因为热而嚷嚷着要吹风扇。奶奶总会笑呵呵地掏出一把蒲扇,一下一下轻柔地、有节奏地给我扇风。那蒲扇的“沙沙”声,仿佛是夏夜的专属乐章,轻柔而舒缓。
我闭上眼睛,感受着蒲扇带来的轻风,那风轻轻地拂过我的脸颊,像是温柔的手掌,安抚着我的烦躁。耳边是奶奶轻声讲故事的声音,奶奶不懂什么大故事、大道理,她的故事通常围绕着她自己。比如她小时候是如何调皮捣蛋,她是如何认识了爷爷,她第一次看到我的惊喜……那些故事虽然简单,却充满了温暖。
在蒲扇的“沙沙”声中,我缓缓闭上眼睛,渐渐陷入了梦乡。而每次再睁开眼,我已经躺在了床上。那把蒲扇还静静地躺在床边,仿佛刚刚的一切都还在继续。我知道,那是奶奶在我睡着后,小心翼翼地把我抱回房间,生怕惊醒我。而她自己,或许还在院子里,继续享受着那宁静的夏夜。
白天的时候,蒲扇也常常会派上用场。厨房里,菜板上传来“哒哒哒”的切菜声。爷爷则坐在灶边,熟练地用打火机点燃一张纸,轻轻丢进柴火灶里,再小心地将细细小小的树枝一根根丢进去,让火势渐渐变大。我坐在边上,好奇地看着火焰一点一点窜高,树枝发出“噼里啪啦”的炸裂声,那声音是柴火灶独有的乐章,而爷爷就是乐团的指挥官。
等火势稳定后,爷爷拿起那把旧蒲扇,轻轻扇动,为我带来一丝凉风。而奶奶则在灶台上忙碌着,锅里的菜“滋滋”作响,菜香和烟火味交织在一起,弥漫在整个厨房。这时候的风里,不仅有蒲扇带来的凉爽,还混着菜的香味和烟火味,那是家的味道。
每当快吃完饭时,爷爷会偷偷带我去灶台,翻开柴火灶的灰,一个黑黑的鸡蛋静静地躺在那里,那是爷爷提前用灶台的余温煮好的。用余温煮好的鸡蛋,外壳带着柴火的温度,剥开后,蛋白有一些地方因为火势较大而黑黑的,蛋黄软糯,是最美味的。爷爷会小心翼翼地把鸡蛋夹出来,用蒲扇轻轻扇凉,然后递给我。我接过鸡蛋,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,那股独特的香味在嘴里弥漫开来。
随着时间的流逝,我渐渐长大,家里的生活条件也变得越来越好。新的大落地风扇取代了那个吹起来扭头时会“嘎嘎嘎”响的老古董风扇,笨重而方正的大块头电视机变成了挂在墙上的薄薄的大屏幕电视。曾经的柴火灶也被现代化的燃气灶取代,厨房里再也没有了柴灰煮鸡蛋的香气。而那把蒲扇,似乎也在这现代化的浪潮中失去了它的用武之地,静静地躺在角落里,默默见证着岁月的变迁。
然而,蒲扇,却始终是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。它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,让我明白了长辈们的爱。在那个没有空调的慢节奏的年代,是蒲扇为我带来了一丝丝凉意,是蒲扇陪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温暖的夜晚。虽然现在的生活已经不再需要它,但它在我心中永远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。
每当我感到疲惫或迷茫时,我都会想起那把蒲扇,想起那段被蒲扇摇曳着长大的童年。闭上眼睛,仿佛还能感受到那轻柔的风,听到那“沙沙”的声响,看到奶奶慈祥的笑容和爷爷忙碌的身影。那把蒲扇,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工具,它是家的象征,是亲情的纽带,是我心灵深处最温暖的港湾。它提醒我,无论走到哪里,家的温暖永远是我最坚实的依靠。那些被蒲扇摇曳的夜晚,那些充满爱的瞬间,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,成为我一生中最珍贵的宝藏。
编辑:颜艺
责编:刘诗琴
审核:李瀚